Int J Mol Sci |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核心作用
▼ 引言
增强线粒体自噬,恢复线粒体功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物开发的新途径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病(NAFLD)是一种具有严重并发症的代谢性肝病,正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。目前,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改变生活方式,但效果甚微。
迄今为止,还没有美国FDA批准的治疗药物。NAFLD与代谢综合征、肥胖和 2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,并且已经证明代谢失调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。目前,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,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的发展和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。靶向线粒体并恢复其功能是对NAFLD 的药物开发的一种有潜力的新途径。
▼ 最新研究成果
2022年6月30日《Int J Mol Sci》在线发表了密苏里大学Raghu Ramanathan团队的最新综述: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lays Central Rol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。该综述概述了他们目前对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理解。此外,还讨论了线粒体功能调节NAFLD的证据,提示靶向线粒体恢复其功能是对NAFLD 的药物开发的一种有潜力的新途径。
▼ 文章要点
1.线粒体占肝细胞总体积的18%,在肝脏的代谢功能以及营养物质(碳水化合物、脂质和蛋白质)产生能量中起着关键作用。线粒体生物发生、线粒体裂变/融合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平衡对于线粒体稳态至关重要,当线粒体稳态被破坏时,细胞功能面临风险。
2.在脂肪肝患者的肝组织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,其特征是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、异常形态改变、呼吸链活动减少、ATP耗竭、外膜和内膜通透性增加、ROS过度产生、氧化应激介导的mtDNA缺失以及线粒体β氧化受损。
3.线粒体自噬是NAFLD的关键参与者,线粒体自噬可去除过度受损的线粒体,并防止氧化应激导致NAFLD的进展。
4.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调节受体BNIP3缺陷小鼠的肝线粒体膜电位降低,形状异常和氧气消耗量降低,还有研究发现高脂喂养的NAFLD大鼠模型中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Pink1和Parkin的表达被下调。
▲ 线粒体自噬在CRS中主要作用
▼ 结论
因此,通过靶向线粒体诱导线粒体自噬,并恢复线粒体功能是NAFLD药物开发的新途径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9267060/